焦作历史悠久,早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就有人类居住。
夏朝属冀州,称覃怀地。商及西周属畿内地,分属雍、邗、温三国。
东周为晋南阳地,战国时属魏、卫二国地。
秦属三川郡,西汉属冀州河内郡。
东汉属司隶部河内郡。三国属魏国冀州河内郡。
晋分属司州河内郡、汲郡、荥阳郡。
南北朝分属司州河内郡、荥阳郡。
后魏分属怀州河内郡、武德郡、司州汲郡、东恒农郡。
隋分属河内郡、汲郡、荥阳郡。
唐分属河北道怀州河内郡、河阳三城使孟州、河南道河南府河南郡、郑州荥阳郡。
五代分属怀州、孟州、郑州、开封府。
北宋分属河北西路怀州河内郡、京西北路济源郡、京西路郑州奉宁军制、京畿开封府。
元分属燕南河北道怀庆路、孟州、河南江北行省卞梁路。
明分属河内布政使司怀庆路及开封府。清属河南省怀庆府。
1913年,河内县改为沁阳县。
1927年沁阳县东部划出,成立博爱县。
1945年9 月8 日建立焦作市。
1948年3 月改为焦作县。
1949年10月15日,改为焦作矿区,划归平原省新乡行政专员公署领导。
1952年11月15日,平原省撤销,焦作矿区划归河南省新乡行政专员公署领导。
1956年7 月9 日,改为焦作市,由河南省直接领导。
1959年12月1 日,修武、博爱两县划归焦作市领导。
1960年8 月15日,撤销修武、博爱两县建置,并入焦作市;撤销温县建置并入沁阳县。
1961年10月5 日,恢复修武、博爱、温县建置,归新乡行政专员公署领导。
1974年1 月19日,焦作市属河南省和新乡地区双重领导。
1982年3 月,焦作市划为省辖市。
1983年9 月1 日,修武、博爱两县划归焦作市领导。
1986年1 月,温县、武陟、孟县、济源、沁阳五县划归焦作市领导。
1988年,济源县改为济源市。
1989年,沁阳县改为沁阳市。
1997年,孟县改为孟州市,济源市归河南省直接领导。
2002,焦作市辖沁阳市、孟州市两市,修武县、武陟县、温县、博爱县四县和解放区、山阳区、中站区、马村区四个城区,计116 个乡(镇)办事处。
2006,焦作市辖沁阳市、孟州市两市,修武县、武陟县、温县、博爱县四县和解放区、山阳区、中站区、马村区四个城区,辖103 个乡(镇)办事处,计1826个村民委员会。
位置境域
焦作市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,南临黄河与郑州、洛阳相望,地理坐标北纬35º10′- 35º21′,东径113º4′-113º26′之间,东西长约32.5公里,南北宽约19.7公里。焦作地处黄河南北之通道,扼晋豫两省之要冲,自古就是豫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。焦作市面积4072平方千米,2012年焦作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10平方公里。
地貌
焦作市是一个天然的地下水汇集盆地,北部山区及晋东南山地约140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,均为焦作地下水的补给区,这些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和部分降水,在复杂的地质构造控制下,汇集到该市,形成较为丰富的岩溶水资源,已探明地下水储量35.4亿立方米。
在焦作北部太行山南麓分布着约500平方公里的山前岗地和砾石倾斜平地,地质坚硬稳固,地层耐力巨大,且近邻矿点、水源、交通干线和城镇,是极为理想的工业用地,同时也非常适宜建造高层建筑。
水文
焦作是华北地区的富水区,有充裕的地表水资源,境内河流众多,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,有引沁渠、广利渠两大人工渠,有群英水库、青天河水库、白墙水库、顺涧水库等较大水库,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中心城区斜穿而过。
气候
焦作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,日照充足,冬冷夏热、春暖秋凉,四季分明,年平均气温12.8°C-14.8°C,7月最热,月均气温为27-28°C,1月最冷,月均气温为-3-1°C,历史极端最高43.6°C(1966年6月22日),历史最低气温:-22.4°C (1990年2月1日)。
焦作矿产资源品种较多,储量较大,质量较好,经过普查的矿产资源有40余种,占河南省已发现矿种25%,探明储量的有煤炭、石灰石、铝矾土、耐火粘土、硫铁矿等20多种,其中煤田东起修武,西至博爱,南接武陟,东西长65公里,南北宽20公里,保有储量32.4亿吨,为单一的优质无烟煤(发热量:5500-6700大卡/公斤,含硫量:0.5-0.8%,挥发分:8-9%,灰分:22-27%),是化工和钢铁工业的理想原料;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修武至沁阳一线的太行山南侧,埋藏浅,易开采,耐火度达1650~1770℃,是生产陶瓷、耐火材料的优质原料,已探明储量4686.9万吨,占河南省保有储量的9.5%。
铁矿主要分布于焦作和沁阳,保有储量2726万吨,工业储量740.6万吨,以磁铁矿为主,含铁量32%;硫铁矿保有储量3475.5万吨,占全省储量的41%,品位一般在16~20%左右,洗选性能良好,主要位于冯封矿区,矿体长3000米,宽300-600米;石灰石分布广、储量大,工业储量33亿吨,远景储量100亿吨,厚度稳定在30米以上,含氧化钙52~54%,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,面积500平方公里,是生产纯碱、乙炔、水泥等产品的优质原料;此外,焦作还有铜、铁、石英、大理石、铝、锌、磷、锑等矿产资源。
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。有猕猴、豹、虎、狍、香獐、狐、青羊等野生动物190多种,其中属国家保护珍稀动物有20多种。焦作属华北植物落叶植被区,有木本植物143科875种,草本植物69科469种,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红豆杉、连香树、山白树、银杏、杜仲、青檀等;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、玉米、水稻,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、棉花、大豆、怀药等。1.8万亩的竹林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竹林,“四大怀药”(山药、牛膝、地黄、菊花)闻名中外,远销东南亚和欧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,辖4个市辖区、4个县、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代管2个县级市,即:解放区、山阳区、中站区、马村区、修武县、武陟县、温县、博爱县、沁阳市、孟州市。共有45个街道、36个镇、22个乡。
2013年焦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707.36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7%。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133.07亿元,增长4.4%;第二产业增加值1151.02亿元,增长12.4%;第三产业增加值423.27亿元,增长7.2%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545元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.9:67.5:24.7变化为7.8:67.4:24.8,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.1个百分点。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39.22亿元,增长18.2%。
改革开放以来,焦作市逐步确立了“科教兴市”、“教育优先发展”的战略方针,教育规模逐年扩大,教育质量持续提高,教育结构不断优化,师资队伍不断加强,教育经费逐年增加,办学条件日益改善。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186所,其中有河南理工大学、焦作大学等普通高校3所,普通中专6所、普通中学293,职业中学16所,小学851所,其他学校(特殊教育学校)8所,成人教育学校9所。2009年,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.05万人,在校生6.2万人,毕业生1.36万人。普通高中招生2.35万人,在校生7.11万人,毕业生1.98万人。初中学校招生5.32万人,在校生16.04万人,毕业生5.78万人。普通小学招生4.81万人,在校生31.39万人,毕业生5.46万人。
伴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,各类文化机构基本齐全,文艺创作繁荣活跃,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。2009年末,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、文化馆9个、群艺馆2个、公共图书馆7个、博物馆8个。广播电台7座,中、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,广播人口覆盖率99.8%。电视台7座、教育台1座,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.8%,有线电视用户28万户。共有综合档案馆11个,已开放各类档案23.2万卷。
科技实力增强,1999-2003年全市共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80项,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.6%,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。截至2003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.90万人。2006年末,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。2009年末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5家。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。申请专利1094件,比上年下降12.1%;授权专利530件,增长62.1%。签订技术合同550项,成交金额1.82亿元。56项国家级、省级科技项目获准立项。其中,26个项目获得上级经费2891万元。
焦作现已逐步发展成为布局比较合理、组织比较健全、设备比较先进、技术比较优良,集医疗、预防、妇幼保健、医学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医疗卫生体系。城乡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,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,服务能力不断增强。目前全市拥有三级甲等医院2个,二级甲等医院8个,一级甲等医院97个;2009年末共有卫生机构676个,其中医院、卫生院151个,妇幼保健院(所、站)11个,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防疫站)11个,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0个。卫生机构病床床位13644张,卫生技术人员16176人,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156人、注册护士4934人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防疫站)卫生技术人员493人。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16人。农村乡镇卫生院83个,床位3196张,卫生技术人员3556人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到所有县市区,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241.71万人,参合率达到97.49%。
近年来,焦作的竞技体育取得突破性进展,先后向国家输送了陈中、贺璐敏、王朔、薛玉洋等优秀优育人才。陈中在2000年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取了奥运会跆拳道项目第一枚金牌。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体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居于河南省领先地位,在1993--1997年全省群体工作综合评比中焦作一直名列第一,1997年焦作体委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。近年来,焦作又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太极拳年会,承办了U-17国际乒乓球挑战赛等一系列大型赛事。荣获“全国篮球城市”称号,体育事业健康发展。2002年在省九运会上获得了总分和金牌总数第三名的好成绩。2003年,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冠军69.5个,其中国家以上比赛冠军16.5个。2006年,全市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亚洲冠军2个、全国冠军11个。在第十届省运会上,我市运动员夺得311.5块金牌、72块银牌和73块铜牌,金牌数和总分均列全省第三。2009年全年共举办各类赛事活动235场,其中承办省级以上比赛21次。全市体育人口达135万。运动员共参加省级以上比赛32次,获世界比赛季军1个,全国冠军4个、亚军1个、季军2个,获省级冠军103.5个、亚军81个、季军88个。男篮获得全国U17篮球赛冠军,女篮获得全国U15篮球赛第四名。
公路
郑焦晋高速公路、新焦济高速公路、济洛高速公路、焦温高速公路穿境而过,地方高速公路与国家干线高速公路连通,实现了“县县通高速”、“乡乡通二级”、“村村通硬化路”。截至2013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4公里。
铁路
焦作市境内有焦枝(焦作--枝城)、焦太(焦作--太原)、焦新(焦作--新乡)、月侯(月山--侯马)四条铁路线,有月山、待王两个较大的货运编组站,铁路交通便利。河南省第一条城际铁路——郑焦城际铁路已经开工建设。
公交
焦作市拥有各种公交营运车辆429标台,各种出租车1322辆,公交营运线路总长度132公里,日载客近10万人次,年营运总收入2300万元。
截至2013年,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1处,其中2A级旅游景区2处,3A级旅游景区3处,4A级旅游景区3处,5A级旅游景区3处。拥有星级酒店34家,具有独立法人的旅行社112家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,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个。
据史志记载,焦作市有60座历史古城,其中城区有6座;祠庙335所,其中城区70多所,据统计,全市有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点833处,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,省级44处,县级492处,城区内有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点214处,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,省级6处,市级81处。
卜商字子夏,春秋末晋国温(今焦作温县)人,“孔门十哲”之一,孔子七十二贤之一。
汉献帝刘协,字伯和。汉灵帝之子,汉朝最后一任皇帝。
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,西晋王朝的奠基人。
司马师为懿的长子。继其父为魏大将军,专国政。
司马炎,字安世,河内温(今河南温县)人。晋朝的开国君主。
山涛字巨源,河内怀(今武陟西小虹村)人,早孤,家贫。竹林七贤之一。
向秀,字子期,河内怀(今河南焦作武陟西南)人。魏晋竹林七贤之一。
练何,字子俊,河内人(今沁阳),本东姓,贞观中为总管府录事参军。
韩愈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,河阳(今河南孟州市)人。
李商隐,唐代诗人,怀州河内(今河南焦作沁阳)人。
郭熙字淳夫,温县岳村乡西郭作村人,北宋画家、绘画理论家。
李唐,南宋画家。字晞古,河阳三城(今河南孟州市)人。
许衡元代政治家、教育家、天文学家、思想家。
逯鲁曾字善止,修武承恩镇人。翰林国史院编修,官辟御史台椽掌机密,后除太常博士,复拜监察御史。
靳煌又名德茂,字子安,祖籍河县王封人。元代正三品嘉议大夫、怀孟路总管、尚药太医、太医院副使。
何瑭,字粹夫,号柏斋。怀庆府人。著有《柏斋文集》、《阴阳管见》、《乐律管见》、《兵论》等。
朱载堉,字伯勤,号句曲山人。明代乐律学家、音乐家、数学家、舞学家、乐器制造家、物理学家、天文学家、散曲作家,在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了著名的十二平均律。
陈王廷,字奏庭,温县陈家沟人,陈氏太极拳创始人。创编了太极拳术,被中外太极拳界尊为鼻祖。
曹瑾,字怀璞,清河内人。1837年任台湾凤山县(今高雄县)知县,兴修水利,后世誉其建的渠为“曹公圳”。
本词条内容由国搜百科根据相关资料编纂,仅供参考。如有问题,可联系我们修订、完善或删除。也欢迎更多热爱知识共享、有志于词条编纂的专业人士参与国搜百科创建。联系电话:010-87869809 合作邮箱:baike@chinaso.com 交流QQ群:5332181520